天行专栏

COLUMN
原创专栏

职涯漫谈丨生涯人物访谈怎么做?这次来点不一样的(一)

作者:Savannah 职业生涯 发布时间:2021-06-11
生涯人物访谈,是通过与一定数量的职场人士(通常是自己感兴趣的目标职业从业者)面谈而获取关于一个行业、职业和单位“内部”信息的一种职业探索活动【1】

在职业心理学研究领域,进行生涯人物访谈被视作一种积极的职业探索行为。例如经典的职业探索行为量表(Career Exploration Scale)中就有一道相关的题项:“主动向我感兴趣的职业领域中的知情人了解情况”【2】

目前,从中学到大学的生涯教育实践,也常将生涯人物访谈作为一项必备的教学内容。主要的教学形式,是将访谈作为一项作业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形成访谈报告。有的教师也会在课堂上请学生汇报和分享自己的访谈收获和感悟。

在访谈中提出好问题,是获得有效职业信息的前提。大多数生涯人物访谈的提纲,是由教师直接向学生提供模板的。所涉及的访谈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这种直接为学生提供模板的方式,有助于为初次进行生涯人物访谈的学生划定访谈范围、提高准备效率,也能在较大程度上保证访谈成果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尽可能获取更充实的职业信息。学生能够自主寻找访谈对象、完成访谈任务、形成报告并在课堂上讨论心得感悟,也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收获。

但是,如果我们把“问什么、怎么问”交给学生自己完成,会怎么样呢?我们在清华生涯课上试了试。

教学形式:共同创造的访谈提纲

所有的知识都是一种共同体的创造(communal creation),课堂上发生的一切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4】。所以,我们首先:

把全班分成若干个4人小组,请每位同学先写下想要了解的职业,想要采访到的业内人士,以及自己想访谈的问题。同时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个人访谈,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是什么?

接下来,小组成员间就上述内容进行交流。其中的重点是,一起为所有访谈问题进行分类,为每类问题命名,并总结在一张大白纸上。然后,由一位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

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同学仔细倾听、思考,并自由交流:这个问题问的好不好?如果我是访谈对象,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否有价值/愿意回答/有能力回答?

有了提问的广度,教师引导大家再次回到访谈的目的,将零散的问题进行归纳与升华,同学们亦再次回到自己的访谈提纲进行完善。

生成内容之一:属于“自己”的生涯问题

我们来看看同学们都生成了怎样的提问——

访谈对象:基层公务员
您所在县在经济发展上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
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会不会有时不被理解?这会不会消磨掉自己的工作热情?

访谈对象:大学教师
科研究竟在做什么?
科研对您来说,是一种享受吗?
您在什么时候,遇到过什么挑战,才找到了自己想研究的学术问题呢?
教学的工作成就感怎么样?
学生上课“摸鱼”,会对您的心态有影响吗?

访谈对象:国企科研工作者
产业发展方向和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您认为未来五年何种设备或材料会受到市场最多的青睐?

访谈对象:程序员
博士学历对就业的实际帮助大吗?
从现在的工作强度看,您觉得自己会从事这一职位到多少岁?

访谈对象:建筑设计师
设计,到底是自己创新,还是给别人打工?

访谈对象:化工工程师
在企业里想获得晋升难不难?
薪资待遇怎么样?住房问题能解决不?

访谈对象:游戏策划师
工作当中能保留多少自己的意愿?
自己的想法可以不受工作太多的束缚吗?

访谈对象:投行分析师
投行分析师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什么样的?
是否有很多人做投行工作一两年后就跳槽去其它类型的公司?
分析师的真实生活是每天工作到凌晨3点吗?
有没有时间休闲娱乐呢?

访谈对象:篮球运动员经纪人
怎么积累自己的声望,让更多的运动员都来委托自己做经纪人?
您如何处理球队和球员之间的关系?

访谈对象:律师
怎么才能准确地做好法律上一些专业术语的中英翻译?
我们中国怎么能够有自己的法学文化的进步?
如果已经成为了一名获得了财富和声望的成功律师,接下来人生的价值可能会在哪里?

…………

你看,有的学生对某个略有耳闻的职业非常好奇,想要从访谈中一探究竟,再决定是否走上这一生涯方向;

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职业尝试,就想抓住机会向业内人士追问具体的发展路径,好补充自己目前的生涯规划;

有的学生志存高远,希望自己未来的发展能与祖国、与社会产生更紧密的连接,让自己的价值发挥在更广阔的空间;

有的学生已经看到并困惑着专业理想与职业现实之间的距离,想要听行家说说如何看待和应对的人生体会……

这些问题,有许多仍然可以纳入到访谈模板的各个类别中,但它们同时贴上了来自提问者自己的标签,让学生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意识到,这是和当下的自己有关的探索,而不仅是一项印在作业上的简答题。

还有一些问题,已经超出了模板的范畴,甚至显得与“职业生涯”不太相关,却透露出学生的思考之深:职业对于我而言,远不止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志业;是实现可能自我的一条途径,是我人生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或许,学生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那么我们不妨助其点破)

生成内容之二:“有故事”的被访者

在讨论中,学生们也展现出关于如何选取访谈对象的独到思考和想象:

TA得是一个和我学历背景比较相似,和我的生涯规划相似的人。比如本科在同一所大学就读,之后去了海外继续深造,现在就在我向往的互联网企业工作。这样我觉得对我来说更有参考意义,我通过努力应该可以达到他的水平。

你看,学生想说:我要访谈的,不是某个职业“标杆”或“大佬”,而是一个我能够模仿的人。他能做得到,我也能做得到。

这就是社会认知生涯理论(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所提到的“替代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这样的被访者所给予学生的生涯故事,更能带给学生效能感和正向的结果预期,进而激发学生对相关职业方向的兴趣和动力。

 TA是律师没错。但是TA最好也是在政府机关实习过,对行政法有兴趣的,最后又选择了知名律所的一位律师。因为我想问问TA:行政法与在公共部门工作是否有脱节?为什么TA会在公共部门和律所之间选择后者?

你看,学生在说:我要访谈的,也不只是某位“业内人士”,更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我想通过他的生涯故事来获取我所能感知的体悟,让心灵的触动来帮助我体会:他的生涯故事对我有哪些启发?我该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涯线索、建构出我自己的故事(My Career Theory)?

这则是生涯建构理论所提及的同一性(identity)。今天,每个人的一生都可能会经历不同的环境和职业。“发展技能和才智固然重要,但是它们无法替代一种踏实的自我感【5】而这种自我感,需要我们通过成为自己生活的所有者,建构和运用我们自己的生涯故事来获得。

如果说,给学生一个提纲模板,是让学生通过访谈搜集“XX职业需要什么”;那么,学生自己的发问,更能够激发他们去思考“我想要什么”

当访谈与自己的经验和困惑产生关联,所得到的职业信息才是真正有效的;当访谈从职业信息走向生涯思考,其行动过程带来的体悟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探索如何建构自己的生涯,并付诸行动。

在这节课后,学生们将带着自己生成的访谈提纲,通过他们的访谈对象去寻找答案。他们会找到怎样的答案呢?访谈的过程又将启发他们产生怎样的新知?

留个悬念,我们下回再说。

注释
【1】肖阳.浅谈生涯人物访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应用.中国培训,2015(12):56-58.
【2】Stumpf SA, Colarelli SM, Hartman K. Development of the Career Exploration Survey(C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83, 22(2):191-226.
【3】 侯志瑾,常雪亮. 团体的力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125.
【4】 [美]肯尼斯·J.格根.关系性存在:超越自我和共同体.杨莉萍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251.
【5】 [美]马可· L..萨维科斯.生涯咨询. 郑世彦,马明伟,郭本禹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15.

公众号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4AozA4VNrLwS4yaoeeVAA

作者:Savannah

编辑:果子、早早

图片来源:ibaotu.com

北京师范大学教材研究院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

© 2020 天行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90521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