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专栏

COLUMN
原创专栏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作者:史咏钢 自我发展 发布时间:2023-09-01



我们一生最大的成功并不是来自他人的评价,而是内心深处的满足;

搞清楚什么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东西,才是如何评价自己人生的关键。

什么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东西,你将如何评价你的人生?


我们今天不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也不从生涯发展的角度阐释,而是借助一位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1])的视角,将企业管理中的理论应用于个人人生规划(事业和家庭),帮助我们明确衡量成功的标准,合理调配资源,拥抱幸福人生[2]。







如何找到你真正热爱的事业

唯一让人有工作满足感的方法就是从事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通向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爱上所从事的工作。如果还没找到这种工作,那就继续找。不要将就,要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史蒂夫·乔布斯


第一步,搞清楚真正激励你的动力是什么。

我们通常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激励我们的因素是薪水和各种福利保障。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激励我们去做一些工作的,但是离真正的热爱还很远,或者说毫不相关。我们会遇到或者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可能既爱又恨自己的工作,爱的是它能给你带来收入,恨的是你一点也不想做那些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这里我们借助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动因论来理解,这个理论包括两种不同的因素: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3]。薪水就属于基础因素,此外,地位、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都属于基础因素,基础因素不好就会给人带来不满,所以你必须解决坏的基础因素,确保你不会对工作不满。与工作不满对立的并非就是工作满意,只是没有不满,工作满意和没有不满是两回事。就好比“没有不喜欢一个人”和“爱上这个人”是两码事一样。解决了基础因素,如:有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与上司和同事的关系融洽,有足够的钱照顾家庭——如果没有解决这些,你就会感到对工作不满,但是单有这些还不足以让你爱上你的工作——它只能做到让你不讨厌这份工作。


真正让我们非常满意并爱上工作的因素是赫茨伯格研究中的“动力因素”。动力因素包括: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因为工作本身的因素让你感觉做了对工作有意义的贡献。动力因素很少与外在刺激有关,更多的是跟自己的内心和工作的内在状况有关。


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在心:超过一定的临界点时,改善基础因素,如钱、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都只是幸福的副产品,而不是产生幸福的原因。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重点放在努力获得职业成功的有形陷阱里。拿更高的薪水、得到更有声望的头衔、有环境更好的办公室,这些都是朋友和家人能够看得见的标志,标志我们职业上“成功了”。但是一旦你发现自己关注的是工作中的有形部分,你就是在冒险了。如果你把下一次加薪变成最终让你快乐的原因,那么这就是一种无望的追逐了。


动因理论建议你:问自己不同类型的问题,而不是总问自己过去问过的问题。比如说,问自己:这份工作对我有意义吗?这份工作将会给我带来发展机会吗?我还能继续学习新东西吗?我有机会得到认可、获得成就吗?我将会被赋予更多责任吗?这些才是真正驱动我们的动力。一旦你清楚了这点,什么是你工作中最重要的就会越来越清晰。


第二,把握周密计划与偶然机会的平衡。

当我们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开始埋头苦干的时候,如果遇到了更多的机会,该如何处理?该如何判断我们要不要抓住新的机会?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处理两种战略的博弈,一个是周密战略——是你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就已经制定好的周密计划,即预期机遇;另一个是应急战略,是面对意外出现的机遇临时采取的措施。


人生其实是有很多偶然构成的,回顾自己到目前为止的经历,每个人都会发现有很多机会都并非是在计划中的,很少有人大学一毕业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一生从事一种职业。我们的人生是在周密战略和应急战略相互交错和调整的状态中前进的,当应急战略被证明有效,就会转化为周密战略。


这里引入一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应急战略是否值得发展为周密战略的理论——发现驱动计划理论[4]。简单地概括,这个理论可以理解为“哪些假设条件需要得到验证,才能说明这个战略有效”。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几乎所有项目的失败,都是因为在一个或多个关键地方的假设出了错,并且还在这个错误的基础上做出预测和决定,而公司没有意识到,直到这些想法或计划实施很久了之后才知道。


迁移到个人的工作规划中,从事某项工作前,仔细地列出还有哪些事是需要别人来澄清或提供的,以便能完全达到预期,问问自己:“要成功完成这项任务,先要验证哪些假设条件是真实的?”把这些假设条件列出来,想想它们是不是可控的。通常的情况是,许多要验证真实性的最重要的假设条件都与其他人有关。明白这一点很重要:能帮你做这些关键事情的人是不是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你?换句话说,是不是因为要帮助你成功完成这项工作,先要假设这些人都是无私的?同样重要的是,问问你自己,哪些假设条件需要被验证是真实的,你才会对做出的选择感到满意?你做决策是根据外在的还是内在的动因?为什么你认为这会是自己喜欢做的?你有什么证据来证明?


上述这些问题,在你做出决策之前要仔细问自己,只有这些前提都存在的情况下,应急战略才有成功的可能性。人生路上要及时灵活地调整战略,尽量少走弯路,不会错的太离谱。


第三,你所实施的战略与你的最终目标是否一致。

你所努力实现的,是否真的是你想要的?你可以谈论一切你想要的人生战略,明白动力之所在,平衡好志向与意外机遇的关系,但是,如果不花时间、金钱、精力在上面,最终都毫无意义。换言之,“人、财、物”的分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商业上常说的“资源配置”。


真正的战略——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生活中——都是从大量与资源分配有关的日常决定中产生的。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你要如何确保自己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呢?这要看看你的资源都流到哪里去了。如果你的资源不是用在已经决定了的战略上,那么战略就不太可能得到实现。


很多人终身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他们不肯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花费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或者他们把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在了错误的事情上。如果一个人把时间和经历都倾注在事业上,在他获得事业成功的同时,妻子和他闹离婚,孩子和他不亲近,这种资源配置就是明显不合理的。


任何一个战略——不论是企业战略还是个人生活战略——都是从数百次日常决定中产生的,它是关于如何安排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决定,是关于如何分配人、财、物的决定。生活中的每一个有关如何分配精力和金钱的决定,都表明了你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你可以尽情地谈论自己的生活,谈论有什么清晰的目标和战略,但是如果你投入的资源和你的战略方向不一致,这些谈论都毫无意义。如果最终不能有效实施,你的战略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怎样确保实施的战略是你真正想要的呢?那就看看你的资源流向哪里去了,我们可以通过资源配置过程来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这个过程没有支持你决定了的战略,那么就会有出现严重问题的风险。或许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仁慈的人,但是你多久才会有一次把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慈善事业或慈善组织的经历呢?如果家庭对你是最重要的,当你考虑在各种自由支配的时间(或非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做选择时,对家人的考虑是不是你的优先选择呢?如果你做了决定,想把血汗和眼泪投入到某个方面,但这与你渴望变成的人不相符,你就无法成为你渴望变成的那个人。


总之,找到真正热爱的事业,要面对并处理好三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你的动力因素和基础因素,你是出于哪个目的寻找工作的;其次,处理好周密战略和应急战略的关系,重在把握平衡;最后,要不断审视你所投入的资源与你要实现的目标之间是否一致,确保自己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如何经营好家庭关系

我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家庭的温暖怀抱中度过的那些时光。

                                                                            ——托马斯·杰弗逊


工作和事业带给我们的是即时成就感,而家人给我们带来的则是长久的幸福感。战略思维同样适用于家庭,前文在谈到审视自己投入的资源与要实现的目标之间是否一致的时候已经提到了关于家庭的内容,这部分我们再着重谈谈如何经营好家庭关系。


经营好的家庭关系,首先要投资时间。

企业管理中有个好钱坏钱理论[5],简单理解,如果你花了很少的钱就发现自己的投资方向是错误的,可以及时调整方向,这种情况下所投入的就是“好钱”,相反,如果你把所有的钱都投进去之后才发现最初的策略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这就是“坏钱”。大多数失败的企业一开始就把所有钱投注在最初的策略上,就像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发现策略错误时,已无法挽救或重新开始。


迁移到生活中,“等我闲下来以后,我会加倍弥补你”“等我这个项目完成之后,我带你去度假”“等孩子大一点了,我们就……”用这些话来搪塞家人的人,就是在往“坏钱”的方向发展。虽然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周密战略——要与家人建立充满爱的关系,与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但事实上却投资在一个背道而驰的生活战略上,以至于“相识满天下,知交无一人”。有的夫妻离婚了,而且有的人还离了一次又一次;家里的孩子对他们敬而远之,或者孩子被远在千里之外的保姆抚养,孩子和保姆、老人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于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他们忽视了要投资这部分生活,而只有这部分生活才能给我们带来最永久的幸福源泉,可是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


其次,需要了解爱人的需要。

明确爱人的需求,是与爱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我们一生都在从事着一份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当别人的配偶。很多人可能以为,做一个好丈夫就是养家糊口,而做一个好妻子就是要照顾好家庭,这种理解不能说全错,起码是非常肤浅和片面的。


你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她(他)着想,重要的是,你的配偶正试图去做的事情通常与你认为她应该想做的事不同。许多建立在无私奉献基础上的婚姻之所以不幸,通常都是因为这种“无私奉献”——只是给对方自己想给的东西,他们通常会自认为这个东西应该是对方想要的,其实对方真正想要的不一定是你给予的,你给予的也不一定是对方真正想要的。我们应该给予的其实应该是对方真正想要的,而不是自己认为的。“人之所欲,施之于人”才是正确的方法。


希望你爱的人过得幸福,这是自然的事情,但往往难就难在我们不知道应该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6]。要了解对你最在乎的人而言什么东西最重要,最好的方法就是从“需要完成的工作”角度去考虑,它能使你发展出真正的同情。问问自己:“我的伴侣最需要我做的是什么?”这会给你提供从正确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当你从这种角度处理人际关系时,答案会更清晰,比只是推测怎么做才对要清晰得多。


再有,要培养孩子获取成功的能力。

我们借助一个商业案例来思考培养孩子的问题。戴尔曾经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笔记本生产厂商之一。它的商业模式很有革命性,它先从低端产品开始,然后逐渐开发高端产品,并能够提供定制服务。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电脑的部件,戴尔可以在48小时之内完成组装并发货。早期,戴尔选择了一家台湾的零部件供应商:华硕。华硕最开始只提供一些简单的零部件,后来,戴尔逐渐将更多的业务外包给华硕,到最后有一天,华硕推出了自己的品牌。戴尔看起来依然很成功,但由于过度依赖外包,逐渐走上了平庸之路。它自己不生产电脑,不邮寄电脑,也不提供服务了。它只是允许台湾的公司将自己的品牌贴在机器上。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三点,一是资源,二是应用流程,三是行为价值取向。迁移到孩子培养过程中同样适用,对于孩子来说,资源指的是他们从别处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应用流程指的是他们的思考方式,他们通过上课听老师讲课,观察父母、老师、同学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比方说,孩子在课堂上接收的知识是他的资源,他如果利用这些知识,发明了一个小物件,这就是应用流程的能力。再比如,一个孩子记住了父母的教导,要尊老爱幼,于是当他看到老人摔倒的时候,就主动上前把老人扶了起来,这就是从资源转化为应用流程能力的过程。价值取向指的是孩子的选择倾向,也就是他做某件事的动机。在每个人心里都有关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考虑,这个考虑就涉及到个人的价值取向。比方说同样年龄的两个孩子,一个孩子觉得,考高分是最快乐的事,而另一个孩子却觉得,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踢球才是最快乐的事,那么这两个孩子在分配业余时间上肯定会不一致。


现在很多家长一方面因为工作忙碌,另一方面急于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他们开始将培养孩子的任务外包出去。怎么外包呢?他们把孩子送到舞蹈、音乐、钢琴等各种课外辅导班和夏令营去,虽然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但孩子们可能并不喜欢,也难以投入进去,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这些家长和戴尔公司犯了同样的错误,一味关注孩子获取的资源,却忽视了对他们应用流程能力的培养,而这对他们今后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获得通往成功的能力呢?下面建议供参考:


第一,家长要时刻留意自己的言行,这是孩子模仿的范本。如果家长说一套做一套,让孩子回家读书,自己却拿着手机刷短视频;让孩子孝敬父母,却对自己的父母不闻不问,那这样的教育是毫无意义的;第二,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替他解决。这是培养孩子应用流程能力的关键;第三,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我们都更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更感兴趣的事情上,不要强迫孩子学数学、音乐、舞蹈,而要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和经历,让他们自己发掘真正的兴趣在哪里,帮助他们更早地找到热爱所在。


最后,要尽可能营造一种良性循环的家庭文化。

每位家长都希望他们抚养的孩子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实现这一愿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创造一种正确的家庭文化。家庭文化将成为家庭行为的一种非正式但是强有力的指导方针。


当人们共同工作、解决重复出现的挑战时,就会逐渐形成标准,对于家庭也同样适用:当你第一次面临某个问题,或者需要跟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做某件事时,你都需要找出一个解决方法。你不能仅仅控制孩子们的坏行为,还需要表扬孩子们的好行为。你的家庭更重视什么?是创造力、努力工作、企业家精神、慷慨,还是谦逊?你的孩子知道他们做什么能得到父母一句“干得好”的称赞吗?


文化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就像一台自动驾驶仪,重点是你要明白要使它有效地发挥作用,就需要对它进行适当的规划——首先你想要的文化需要在家庭中塑造起来。如果没有在家庭成立的早期就有意识地去塑造并巩固它,那么就可能会形成一种你不喜欢的家庭文化。教导孩子摆脱懒惰和无礼的行为,告诉他们你因为他们努力解决某个问题而感到骄傲,这实际上都是在塑造家庭文化。尽管对于父母来说,始终保持行为一致,并且当孩子做对某件事时给他们积极的反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文化就是在这种日常生活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而且文化一旦形成,就几乎不可能再改变。


总之,与家人之间保持长久的亲密关系,是我们快乐的源泉,让这种源泉长流不息的方法,首先是要投入时间,其次要了解爱人的需要,再次要培养孩子获取资源、应用流程和价值取向的能力,最后要努力建设良性循环的家庭文化。


关于《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我们就介绍到这里,最后我们用克里斯坦森的话来做一个收尾——我不能承诺这本书会给你带来任何简单的答案,你自己要全力以赴才能找到答案。我花了数十载才找到解答,但这也是我生命中最值得付出的努力。我希望这本书里的理论可以在你接下来的人生旅途中帮助到你。这样,最后你在回答“什么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东西,你将如何评价你的人生”时,就可以信心十足地给出确定的答案。



注释:

[1]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哈佛商学院教授,五度荣获“麦肯锡最佳论文奖”,著有《创新者的窘境》等七本畅销书。

[2]本文主要观点来自书籍《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磨铁文化,2013-1-1),推荐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阅读。

[3][美]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美] 詹姆斯·奥沃斯,[美]凯伦·迪伦著.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磨铁图书.2013:27.

[4][美]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美] 詹姆斯·奥沃斯,[美]凯伦·迪伦著.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磨铁图书.2013:41.

[5][美]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美] 詹姆斯·奥沃斯,[美]凯伦·迪伦著.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磨铁图书.2013:59.

[6]对于“配偶”这项工作,你最重要完成的“工作”是什么。



作者:史咏钢

编辑:苏木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

© 2020 天行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90521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