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专栏

COLUMN
原创专栏

不忧不惧,安然自在丨天行专栏

作者:齐谐 哲学 发布时间:2020-03-27
写在前面:
春天已来,国内各地已逐渐复工、复学,新冠疫情却以国际大流行这种令人始料未及的方式,继续侵袭着我们的身心……此时此刻,自我心理防护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件要事。本周推送,将由哲学博士齐谐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大家讲述儒释道三家的几个小故事。让我们一起从古代哲学家那里,汲取些许“不忧不惧,安然自在”的智慧吧

宋代无门禅师有一首广为传颂的诗偈: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四时风光,有人觉得美好,心生愉快,有人伤春悲秋,心怀凄楚。环境是一样的,心绪有所差别,引发的感受就大不相同。其实,真正的好时节并不在春花秋月,夏风冬雪,而是心无挂碍,没有烦恼。


然而,人生在世,烦恼的事总免不了,出现焦虑、不安、惶恐等情绪都是正常现象。不过这样一来,就“心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大学》)


心存诚敬  有情无累


古人处理情感的方法,重要的一点是超脱于情感之外,以“无心”“无情”来应事。宋代大儒程明道说:


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定性书》)


“无心”“无情”并不是说没有心思和情感,而是超越了“私我”的境界。照程明道的说法,甚至圣人也不免喜怒哀乐,重要的是他的心“廓然大公”,能做到“有情而无累”。虽然圣人对情感也有正常的反应,但他的心没有执著,没有滞碍。他对外界的影响“无将迎”——事情发生之前不迎来,结束之后不送往。那么,外界的影响如同浮云过碧空,一过而化,过而不留,心思依旧澄明,这就是“有情而无累”。王阳明也说:“七情不可有所著”,著即是累,意思一样。反过来说,我们遇事心神不定,正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己的利益和欲望作祟。做到如同置身事外地客观审视,正当应对,就是“有情而无累”。


“有情而无累”,这个境界不容易做到。平常人的心思,起灭不停,心意不定,频频往来,《易经》所谓“憧憧往来”。这种情形,犹如在一间破屋子里抵御盗寇。东面来一人,还没来得及驱逐,西面来一人,又到眼前,左右前后,驱逐不暇。破屋子四面空疏,盗寇容易进入。人的闲思杂虑如同盗寇,盗寇何以能入?是由于内心中作不得主。[吕与叔尝言,患思虑多,不能驱除。曰:“此正如破屋中御寇,东面一人来未遂得,西面又一人至矣,左右前后,驱遂不暇。盖其四面空疏,盗固易入,无缘作得主定。又如虚器入水,水自然入。若以一器实之以水,置之水中,水何能入来?盖中有主则实,实则外患不能入,自然无事。”


如何为主?古人说:敬而已矣。


北宋时候,大儒程伊川与王安石的新党政见不合,被新党送到涪陵接受管制,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得以回归。他从涪陵顺江而下,到峡江一处,水流湍急,风作浪涌,一船人都惊愕号哭,以为命将休也,只有程伊川正襟危坐,凝然不动,神色泰然。到得岸边,一位同船的老人问道:“当船危时,君正坐,色甚庄,何也?”伊川的回答是:心存诚敬。


照程伊川的说法,真正做到“心存诚敬”,就能心中有主,坚定心志,心不随风浪所动,对人生境界的通达,能把生死问题看通透。所谓“诚敬”,既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方法,也是一种超凡入圣的途径。约略地说,事无大小,都收敛心神,全神贯注在一件事上,不胡乱思想,就是“诚敬”。遇事时如此,无事时亦如此,久久如此,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其心不为外物所动。


自在 自在随缘


再看佛家的随缘自在,自在随缘。印顺法师自述:


我去荣民医院作体格检查。车是从天母方面过去的。我坐在司机右侧,后座是绍峰、宏德,还有明圣。医院快要到了,前面的大卡车停了,我们的车也就停了下来。不知怎的,大卡车忽然向后倒退,撞在我们的车上。车头也撞坏了,汽车前面的玻璃被撞得纷纷落在我的身上。大家慌张起来,我坐着动也不动。他们说我定力好,这算什么定力!我只是深信因缘不可思议,如业缘未尽,怎么也不会死的(自杀例外)。要死,逃是逃不了的。我从一生常病的经验中,有这么一点信力而已。


印顺法师是近代著名的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他一生多病,却享百岁高寿。他身力虽弱而心力极强,常修定慧,所以历缘对境,触处得用。能够像前面提到的程伊川一样,面对危险安坐如常。


佛法的一贯精神,是以智化情。在佛家看来,焦虑、不安、惶恐等情绪都是无益的忧思。人要心地放宽,应当从高处看,从大处想。不要太看重现在,还有无限的未来;不要太执着色身,还有自在的精神。


不过,佛家的随缘自在,并不是教人消极应世,放弃人为努力,“看空”一切。


明代的袁黄当选了“贡生”,照例要升入北京国子监读书。他在京城里住了一年,一天到晚,静坐不动,不阅文字。己巳年,袁黄回南京国子监读书。他先到栖霞山去拜见云谷禅师,云谷是一位得道高僧。袁黄同禅师面对面坐在禅房,三天三夜,连眼睛都没闭。


云谷问道:凡人所以不能成为圣人,只是因为心中妄念相缠。你静坐三天,我见你一个妄念都不起,这是什么缘故呢?


袁黄回答: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何时生,何时死,何时得意,何时失意,都有个定数,没有办法改变。就是要胡思乱想得到什么好处,也是白想;所以干脆不想,心里也就没什么妄念了。


云谷笑道:我本以为你是了不起的豪杰,原来只是庸碌的凡夫俗子。[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袁黄年纪轻轻就能做到不起妄念,令云谷十分惊诧。但袁黄以为一切命中注定,这是错误的认识,由此不起妄念,不是什么高明的境界。云谷于是教袁黄奋发有为。


安时处顺  虚室生白


在《庄子•德充符》中,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像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诋毁与称誉,饥渴寒暑,这些都是事物的变化,都出于命运的安排,不是人力所能及的。日夜更替展现于我们面前,而人的智慧却不能窥见它们的起始。要使心灵保持平和安适的状态,不让外物破坏心境的平和,这就叫做“才全”。


在庄子看来,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遭遇,随时都会出现,人对此是无能为力的,也是无须考虑的。人应当做的,就是保持心灵(灵府)的平和安适,“与物为春”。


《庄子•养生主》说: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人对死生存亡感到苦恼,心灵犹如被倒挂起来。做到安时而处顺,不被烦恼侵扰,就如同从倒挂的痛苦状态解救下来。


庄子认为,心灵最理想的状态是“心斋”。他说:不饮酒不吃荤只是祭祀之斋,还不是心斋。所谓“心斋”,就是把心念集中,不胡思乱想。心念专一了,就要“听”。不过不是用耳朵听,是用心听。更进一步,也不是用心听,而是用气听。到这一步,耳朵和心的作用停止了。气是虚的,心和太虚的气一样,这就是心斋。


这里从“听之以耳”到“听之以心”,再到“听之以气”。在前两个阶段,心中还有外物,有知识,有执著。到最后一个阶段,心完全是“虚”的,和气一样虚无恬淡。这时候的心,庄子称为“虚室”,这个“虚室”可以“生白”,就是悟“道”,生发大智慧,所谓“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古人说理,喜欢比喻例证,不够清楚明晰,需要涵泳体味,验之身心。另一方面,这些道理都是说来容易做来难,所以儒释道三家都强调精神修为,而不是纸上谈兵。通过一定的精神修为,人人都能达到天君泰然的“安在”的境界。


让我们用陶渊明《形影神赠答诗》来结束:


纵化大浪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1.吕与叔尝言,患思虑多,不能驱除。曰:“此正如破屋中御寇,东面一人来未遂得,西面又一人至矣,左右前后,驱遂不暇。盖其四面空疏,盗固易入,无缘作得主定。又如虚器入水,水自然入。若以一器实之以水,置之水中,水何能入来?盖中有主则实,实则外患不能入,自然无事。”《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页8。

2.伊川先生贬涪州,渡汉江,中流船几覆。舟中人皆号哭,伊川独正襟安坐如常。已而及岸,同舟有老父问曰:“当船危时,君正坐色甚庄,何也?”伊川曰:“心存诚敬耳。”《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页423。
3.印顺《平凡的一生•业缘死何难》,北京:中华书局,2011,页27。
4.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5.《庄子•德充符》: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

6.《庄子•德充符》: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


公众号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hHgFoj_5EKezUVw5165Pw

作者:齐谐

编辑:Savannah、早早

北京师范大学教材研究院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

© 2020 天行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90521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