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专栏

COLUMN
原创专栏

天行推书丨致父亲:好爸爸不缺席——丧偶式育儿的解决之道

作者:史咏钢 发布时间:2022-08-26
常会听到宝妈们抱怨“丧偶式育儿”。这个词在最初飘入我的脑海中时,感受并不是很好,什么叫“丧偶式育儿”?为什么要这样描述自己的伴侣?她们在说出这个词的时候,或咬牙切齿表示不忿,或淡淡微笑表示自己也可以,或面无表情表示能有什么办法。

爸爸们都去哪里了?工作太辛苦了没时间?能力欠缺不会带孩子?想要带孩子被嫌弃了?也许吧,都有可能。

不管怎样,我们能不能有个办法让情况改善一点点,让爸爸们多出现一些,让妈妈们少抱怨一些,让孩子们更加快乐一些?今天我们试着推荐一本书——《好爸爸不缺席》——来看看是不是可以通过这本书达到这些目的。

作者简介
作者罗伯特·哈姆林(Robert Hamrin),曾担任美国加州首席经济学家、美国环保署高级政策经济学家和参议院经济顾问,他还曾经是总统竞选委员会成员。然而,就在他的事业达到高峰时,他突然选择急流勇退,辞职回归家庭,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有更多的时间教育和陪伴他的三个子女,其中两个是一对刚满15个月的双胞胎。

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他不仅全身心地将孩子抚养长大,还创办了一个名为“好爸爸”的培训机构,目的在于呼唤全世界更多的父亲把心转向儿女,享受当父亲的乐趣,成为儿女和时代都需要的“好爸爸”。到今天,这个机构已经成功呼唤54000多名浪子父亲回归家庭,改变了132500多个孩子的生活,其中就有很多是中国父亲。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你的另一半

首先,请各位正在读文章的宝妈们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的另一半,或者邀请他来一起读,如果可以的话,送他一本《好爸爸不缺席》,接下来我们谈到的核心观点都来自这本书。

言归正传,各位爸爸们,我们先来看看父爱缺失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父爱缺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国内尚且没有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我们借助美国司法部1988年发布的数据感受一下:有63%的自杀者,来自缺失父亲的家庭;80%的报复性强奸犯和70%的州教管所中的青少年,来自没有父亲的家庭;有32%的孩子,长年没有跟亲生父亲生活在一起。

书中提到一位常去监狱服务的人员说,“在监狱里,我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犯人在谈到自己的父亲时会流露出尊敬之情,或者对父亲表现出好感。相反,犯人们对父亲的态度,基本上逃不出憎恨、厌恶和无所谓这几样。”

父爱缺失引发孩子的人格和身心障碍

加拿大有个组织叫“父亲参与研究联盟”(FIRA),他们有一份报告显示:有父亲陪伴长大的孩子,比父爱缺失的孩子,在情感、认知、社交和身体健康上都更胜一筹:

在情感和认知方面,有父亲陪伴成长的孩子,应对突发状况、压力和沮丧的能力更强,他们能更好地管理情绪和控制冲动,更容易获得幸福感;他们的好奇心、探索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更强。

在社交方面,有父亲陪伴成长的孩子,和同伴的关系更健康,消极思想更少,攻击性更弱,更容易拥有亲密关系,婚姻也会更稳固。

在身体方面,父亲对孩子的忽视和虐待,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内疚和羞耻的情绪。对孩子而言,父亲的缺席是一个重要的压力源,压力会造成免疫力减退,导致身体抵抗炎症的能力下降。

不良的父亲形象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有一位长期接受心理治疗的当事人在咨询中谈到:

“我一辈子都在努力,想从父亲那里得到一点点肯定和祝福,但却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慢慢地我也懒得尝试了。在我心里永远都会有一块填补不了的空虚,那就是缺失的父爱和被接纳。

爸爸很害怕失去一些东西,他害怕与人分享交流,害怕承认别人做得好,也从来不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只要我们有一点自己的生活见解,他就会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所以他不能允许它们存在。他爱我吗?是的,只不过他是以自己的方式在爱罢了。”

我们常说“父爱如山”,仔细想想,如果爱真的像是山一样高大给人以压迫,像山一样遥远给人以距离感,甚至像山一样沉默让孩子无法跟你沟通,这样的父亲形象恐怕只会给孩子造成心灵的扭曲和创伤。

举一个正面的例子

刚才谈了几组负面数据及案例,我们也说说正面的例子,来看看好的典范:

这位父亲叫做乔纳森·爱德华兹,出生于1703年,是一位作家和思想家,也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他有8个女儿、3个儿子,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比如每天都会抽出时间与一个孩子单独出城散步。这些孩子后来都成长的很好,而且在他们的后代中,有案可查的有120位大学教授,110位律师、60位作家、30位法官、3位美国国会议员和1位美国副总统。

一位注重家庭教育的父亲积极地影响了数百名子孙后代,成就了一个精英家族。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爸爸,我们该从何做起呢?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好父亲呢?

时间是第一位的

很多爸爸工作比较忙,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他们想要找出跟孩子在一起更高质量的陪伴方法,在《好爸爸不缺席》的作者看来,这是一种美好而不切实际的愿望,“因为没有人能凭空制造‘优质时间’,你需要先花许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然后才可能获得一段‘优质时间’。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就是父母大量的陪伴。”

总之,确保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先决条件。忙于工作的爸爸们,如何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每个人的情况因人而异,作者给出了一些建议可供参考:

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和应酬;给自己制定严格的时间表,划清工作和生活的界线,在下班后和周末不再工作,全心陪伴孩子;或者搬到离公司更近的地方,减少通勤时间,从而拥有更多的居家时间;如果你经常要出差,还可以尝试带着孩子一起。

陪伴质量:编织美好记忆

陪孩子做游戏

在确保了时间之后,我们来说说怎么样提高陪伴的质量。对于父亲来说,陪伴孩子最特别的方式是做游戏,“游戏是孩子的功课”。有研究发现,在跟爸爸玩游戏的时候,宝宝们(无论男女)都比和妈妈玩的时候,表现得更加投入、合作和兴奋。如果父母陪孩子玩的互动性游戏越多,那么孩子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就越强【1】。同时,站在脑科学的角度来看,父母们多陪孩子玩游戏,还能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一方面,玩游戏可以促进孩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分泌,让孩子脑内的神经元生长得更迅速;另一方面,玩游戏还能促进大脑分泌“快乐果汁”,如多巴胺、血清素等激素,给孩子带来愉悦与安全感【2】。

邀请孩子进入自己的生活中

孩子们总是希望爸爸能够更多地参与他们的生活,无论是16个月还是16岁。无论什么时候,假如孩子骄傲地向你展示他所做的东西——拼图、图画、积木房子,那么问问他,能不能再做一次,因为你很想看着他做;如果你有某种爱好,比如,园艺、木工、雕塑、绘画,那么,可以邀请孩子在边上看你做,并且向他介绍一些基本的方法;

你还可以带孩子去看看你的公司,事实上,在孩子们“最喜欢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清单中,“看看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是排名第一或者接近第一的。

做一些“疯狂而古怪的事情”

比如,在卧室里吃正餐,要铺上桌布、很正式的那种;某顿饭规定,人人都必须用左手吃饭;或者,在客厅地板上和孩子们摔跤,直到大家都精疲力尽为止;或者,开一场特别的“庆祝星期一”派对,准备大家最喜爱的食物和点心,没有特别的目的,只是为了向孩子表示你多么在乎他们。

做一些比较严肃而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邀请孩子帮忙,给妈妈准备一顿特别的晚餐;给每个孩子写一封正式的信,表达对他们的爱意和期盼,然后念给他们听(关于写信,推荐一本父亲写信的典范书籍——《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3】);拿出家庭相册,一起回忆你或者你的孩子刚出生时的样子;让孩子描述一下自己的家——就像第一次向新朋友介绍自己家一样;又或者,在晚餐时,要求每个家庭成员分享一件今天发生的好事。

要有跟每一个孩子独处的时间

你跟孩子单独相处,无论做什么,都会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我觉得你很特别,我想要和你在一起”。一般来说,独处时间是一个特别宝贵的机会,孩子会更愿意和你说心里话,这也是增进亲子感情的绝妙时机。保持开放的沟通环境,让孩子知道他们随时可以跟你谈心,同时坚持主动跟孩子聊天,这对你们的关系至关重要【4】。

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心和价值感

刚刚进入一年级的时候,大约有80%的孩子会自我感觉良好,到六年级时,就只剩10%的孩子会有比较健康的自尊心。造成孩子自尊心下降的原因主要来自外界(包括父母、老师和同学)

有种说法是,孩子们平均最好需要4个正面评价才能抵消1个负面评价。而有调查显示,父母对孩子所说的每一句正面评论,多会伴有10句负面评论;在学校里孩子收到的负面评价会更多,每一个正面的评价,会伴随着80个负面的评价,学生们每年平均会受到总时长约60天的训斥、唠叨和惩罚,这些统计主要是从学校老师那里获取的,还不包括来自同学和同伴的言语打击。实际上,正面评价不会抵消负面评价【5】,而持续性的负面评价对一个孩子的打击是致命的,父母们要对此保持高度的敏感。

书中提到,12岁到18岁之间的孩子,普遍存在着一种“流行的自卑感”。他们可能在物质上拥有很多,但是却少有那种被自己最看重的人接纳的感觉。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这个阶段孩子的任务是要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6】。青少年们要尝试回答“我是谁,我应该如何生活,我要选择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等问题,他们要选择自己认同的价值观,并最终发展出自己的身份感、责任感和意义感。

面对成长焦虑的青春期的孩子,父亲们要怎么做呢?

承认并欣赏孩子变得更加独立

当看到或感到孩子“叛逆”,要明白,其实这是孩子寻求独立的表现。父母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价值观和对个人信念的追求,充分理解和信任他们,最好可以言行一致地向他们表达爱和关注。

鼓励并支持他们寻找人生难题的答案

当孩子们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同伴、家庭等等不同甚至对立的价值观导向时,会感到迷茫,而他们也必须经历这个迷茫并从中找到自己认同的价值观。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切忌说教或者威胁甚至对立,那样只会进一步招致孩子的反感和叛逆。不要轻易下结论论断他们,要多花时间陪伴倾听共情他们。

多表扬和赞美

提升孩子的自尊心,一定要多多夸奖。怎么样夸奖会更有效呢?书中推荐了几个方法:要赞美他们的努力过程(关于夸奖,推荐我们公号的一篇关于成长型思维的文章——如何正确地夸奖孩子),而非结果,赞美他们做的小事,赞美具体的行动,赞美他们在最弱的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赞美他们的进步,以及,在他们没有想到的方面赞美他。比如,如果只说“你真棒”,这是软弱无力的,你需要告诉他,他具体哪里做得好,为何能够做好,这才能起到激励的效果。

世界上的各种事情都等得起,唯独孩子的成长却不会等你。愿各位父亲都能成长为一个好爸爸!

注释
【1】张善风著.游戏养育力.电子工业出版社.2022:16.
【2】心心妈著.童年不缺爱:如何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136.
【3】梁启超著.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
【4】[美] 伊芙·亚当森著,陈卓,关凤霞译.解压全书.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2020:314.
【5】[美] 艾尔菲·科恩著.无条件养育(修订版).华文天下.2021:138.
【6】[美] 约翰·桑特洛克著,寇彧译.青少年心理学(第11版).北京新曲线出版咨询有限公司.2013:77.


作者:史咏钢

编辑:早早

图片来源:拍信

北京师范大学教材研究院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

© 2020 天行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90521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