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专栏

COLUMN
原创专栏

以开放心态应万变生涯:计划偶然性学习理论

作者:Savannah 职业生涯 发布时间:2022-05-20
我们是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可以事先规划吗?

在对选修生涯通识课程的本科生进行课前调研时,我们发现,多半同学都表示自己并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希望通过课程学习如何有效率地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方向:我适合工作还是读研?我选哪条路径/哪个offer最好?

主动选课的同学通常都会相信:有目标有规划的生涯发展会更好。但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真的能够按照自己的设想去铺展吗?为自己许下一个不变的职业承诺,现实吗?

如果你是生涯教师/咨询师,不妨问问自己:我是如何走上职业生涯咨询这一职业道路的?我是在大学时代就决定要以职业生涯咨询为业了吗?

这个问题,职业心理学家John D. Krumboltz也无数次地问过他所遇到的生涯咨询师。他发现,没有人回答“是”。那么,如果我们作为生涯咨询师都无法预测自己的命运,又怎么能认为只要帮助年轻人完成了“了解自我、了解职业、进行匹配”的三步骤,就能让他们做出以何为业的决定呢?

这是Krumboltz在其2009年发表的论文《The Happenstance Learning Theory》中的发问。他认为,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斥着偶然事件,这些无法提前预知的事件在不断地发生、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涯发展方向。个人很难通过理性的思考分析过程来规划好未来的一切。

Krumboltz本人的生涯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例证:在走上心理学研究道路之前,Krumboltz从事过大大小小几十种不同的职业,包括园丁、杂志销售员、司机、工人、电梯操作员、化学助理、网球教练、代数老师等等,直到最后成为心理学教授。而在一项对13位杰出的咨询心理学家进行的质性研究中,研究者威廉姆斯(Williams E. N, et al., 1998)等也发现,所有受访者都能回忆起至少一件改变了其自我认识或职业发展路径的偶然事件。

Krumboltz由此指出,正如传统的职业选择理论所暗示的那样,我们一直深信职业决策是理性思考与规划的过程——通过个人特质和职业信息的探索及匹配,最终做出合乎逻辑的决定;却并没有给很可能完全改变生涯方向的偶然事件留有任何空间,只将偶然事件视为“错误的来源”(a source of error),甚至要尽量减少偶然事件对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这样才能无误差地进行理性决策。

但正如上文所述,这样的理论假设完全不符合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现实。Krumboltz认为,我们不能忽视对偶然事件的研究,因为它对我们的生涯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它更可以为我们所用,来争取好的生涯发展。

于是Krumboltz提出了计划偶然性学习理论(happenstance learning theory,也译为“善用机缘论”【1】)。Krumboltz是如何理解“偶然事件”的?它又是如何影响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什么是“计划偶然性”?作为咨询师,如何将计划偶然性纳入职业生涯咨询过程,以帮助来访者应对多变的生涯世界?

1. 偶然事件无处不在

偶然事件是什么?在职业研究领域,它对应着chance,accidental,happenstance, serendipity, unplanned event, unexpected event等等英文词语。根据不同学者的观点,偶然事件的界定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第一,不可预测;第二,早期研究通常认为偶然事件不可控,但今天研究者们大多认为偶然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例如只有在个体对其有所感知且有所行动的时候才会起作用;第三,会导致个体职业行为的改变(吕翠、周文霞,2013: 36)。

Krumboltz承认偶然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同时也支持偶然事件并非完全不可控。在他看来,偶然事件究竟是不是“偶然发生”的,首先取决于事件经历者的视角。他举了Williams研究中一位受访者X博士的例子:大学毕业后的X博士,曾经在一次回母校时偶遇一位教授。在这次偶遇的交谈中,教授认为X博士一定会在咨询心理学领域有所成就,并为她提供了研究工作的机会、指明了研究的方向。X博士自述,正是这一次偶然事件改变了自己的生涯道路(Williams, 1998: 384)。与教授相遇并获得工作机会,对于X博士而言似乎完全不可预测;但如果站在这位慧眼识珠的教授的角度来看,相遇是偶然,但给出X博士“有潜力有能力”的评价甚至提供工作机会却是基于教授深思熟虑的判断。尽管我们不知交谈细节,但可以肯定的是,X博士在谈话中展现出了自己的优异,获得了教授的赏识。

其次,偶然事件是否“偶然发生”,也取决于经历者对偶然事件的感知和行动的程度。当你打开电子邮箱时,并不知道自己会收到谁的邮件,但你会主动选择自己要重视哪些、回复哪些。回复与否、如何回复,就可能带来不一样的进展。收发邮件这样看似平常的小事,其实都具有一定偶然性,也都会引发个人不同的行为。正如Krumboltz所言,他收到编辑的约稿(对Williams的研究进行评论)邮件是偶然的,但决定接受邀约、付出时间和精力写下评述,则是Krumboltz思考后的行动;而这一行动后来引发了Krumboltz对偶然事件更深入的研究,将“计划偶然性”概念纳入了自己的生涯决定社会学习理论(the social learning theory of career decision making)。偶然事件其实每天都在发生,只有我们感知到并做出回应,它们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

因此,偶然事件并不是偶然才发生,而是无处不在的(ubiquitous)(Krumboltz, 1998: 390)。也正是偶然事件的这两个特征,启发我们可以通过“计划”和“控制”偶然事件,来发展职业生涯。

2. 计划偶然性:识别、创造和利用偶然事件

既然偶然事件每天都可能发生,我们就要积极行动起来,创造机会让其成真。发展一项新的爱好,申请一份实习工作,让自己投身于某个学习项目,主动认识新的朋友,在团体中主动承担组织领导的任务,这些都是可能创造出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偶然事件的行动。Mitchell、Levin和Krumboltz也总结了促进机会发生的5种技能(skills)(Mitchell,Levin & Krumboltz, 1999: 118)【2】:

● 好奇(Curiousity):探索新的学习机会;

● 坚持不懈(persistence):遇到挫折仍然愿意努力;


● 善于变通(flexibility):对不同的观点和情境保持开放心态;

● 乐观(optimism):认为机会总是会发生,也是可以被自己抓住的;

● 敢于承担(risk taking):即便无法确定结果如何,也不害怕尝试。

在事件发生前,要努力创造发生的可能性;当事件发生时,要对潜在机会保持警觉与敏感;而在事件发生以后,更要及时采取行动并从中受益。Krumboltz和Levin收集了许多生涯案例(2004),用以解释说明如何创造并利用偶然事件获得职业发展。例如一位从英国移居美国的失业女士最终找到工作的故事:

1.探索创造偶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入一家健身俱乐部,在偶然与另一位女士交谈时,了解到某家银行正在招聘和培训新员工。

2.识别潜在机会:打听到招聘负责人的姓名,申请了职位。

3.积极采取行动并从中受益:尽管此前并没有银行工作的经验,但经此一事学习到一些会计技能,后来申请并成功获得了一家高科技公司的会计职位。(Krumboltz,2009: 144)

发生前探索创造,发生时保持敏感,发生后积极行动,这就是“计划”和“控制”偶然事件的三步走策略。

3. 将计划偶然性纳入生涯咨询过程

Krumboltz坦言,自己提出计划偶然性学习理论并无多少独创性,但试图通过它来解释“个人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在生活中走上(与原先设想)不同的道路”,并“以具有实践效用(practical benefits)的方式来说明这一理论”(Krumboltz, 2009: 135):作为生涯咨询师,怎样将计划偶然性纳入咨询过程,以促进来访者的生涯发展?

Krumboltz提出了四个命题:

命题一:生涯咨询的目标,不仅仅是帮助来访者做一个生涯决定,而是帮助来访者学习如何采取行动来实现更令人满意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

学习,意味着咨询师和来访者在共同进行一项教育过程,意味着咨询师也是教育者。这与Krumboltz的生涯决定社会学习理论一脉相承,强调生涯发展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咨询师的作用是促进来访者的探索学习,积累新的成功经验。

行动,旨在强调咨询不仅仅要让来访者获得对自我的洞察和情绪的纾解,也不仅要让来访者明确说出自己的职业目标,更需要让其采取有效的行动去发展生涯,例如探索、访谈、研究,表达兴趣,建立联系,加入社团,投入志愿服务或尝试兼职等等。只有付诸探索的行动,才可能创造出偶然事件并从中收益。

令人满意则是非常个性化的,重要的是找到令自己满意的事,而非别人说好就是好。令人满意也随着时间和经历而动态变化,起初对工作满意也可能会在以后不满意。

而职业生涯与个人生活则是相互交织的。比如,一份工作本身令人非常满意,但选择了它却可能就没有多少时间留给家人。所以,咨询师不能只擅长与解决职业本身的问题,也要帮助来访者调节工作与个人生活各方面之间的矛盾。

总而言之,咨询师可以与来访者就咨询的共同目标进行讨论,在来访者心中埋下这样的生涯信念:计划外的事件是我们生涯发展过程中正常的、也是预期中的一部分。即便此刻做出了一个满意的职业决定,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即便此刻犹豫不决、无法做出最满意的职业决定,也不必太过焦虑,反而可以为自己点赞:职业未决,恰恰说明自己能够以开放心态面对职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Don’t call yourself undecided, call yourself openminded)。

而作为咨询师,要有能力和来访者一起探讨和解决各种生活转变带来的议题,例如从单身到已婚,从只是夫妻到成为父母,从有工作到被解雇,从工作到退休等等——换句话说,只要来访者有需要,咨询师可以在任何生涯阶段陪伴来访者,为他们在整个生涯中的学习提供持续的支持。

命题二:生涯评估或测验的作用是刺激新的学习行为,而不是匹配个人特质与职业特征。

在传统的生涯咨询中,咨询师会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估来帮助来访者厘清自身兴趣、能力、价值观、人格、决策风格等方面的特质,进而寻找相对符合个人特质的职业作为来访者的参考。而在计划偶然性学习理论下,各种测评都不是为了“匹配”。

兴趣测评的结果可以为双方开启这样的话题讨论:来访者目前有哪些兴趣可以在哪些职业里得到发挥?对于来访者而言,哪些活动是自己可能有兴趣有意愿去探索尝试一下的?兴趣测评并不是要为我们画地为牢,而只是想告诉我们:那些和此刻的我们有相似兴趣的人,会倾向于选择某些职业;我们可以去试一试这些工作,当然也可以去尝试别的——因为兴趣也可能随着经历而变化。

人格测评则可以激发来访者和咨询师讨论哪些新情境可能会让自己感到舒适,也可以帮助来访者去探索自己是否有想要改变突破的地方,从而愿意去学习探索自己未曾经历过的环境。比如,当来访者发现自己的MBTI测试结果是偏内向的,就有可能想要让自己变得外向一点,也有可能更愿意去理解和接受与自己不同性格特质的人,新的学习经验由此产生。

生涯信念的测评,能够帮助来访者识别和检查一些不合理信念。咨询师可以借助这一测评结果与来访者展开讨论,询问来访者某个特定的生涯信念是否给其造成了麻烦,就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从而帮助来访者打开看待生涯问题的角度,踏出新的一步。例如:

● 来访者:我选的职业也必须被我的家人和朋友接受。

● 咨询师:你可以选择你想要取悦谁,但别忘了不是他们在过你的生活,而是你自己。

命题三:当来访者学会投入到生涯探索行动中,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一点在本文第二部分已经有所阐述,咨询师要帮助来访者识别、创造和利用偶然事件。咨询的具体做法包括:

首先回顾过去:来访者是否曾从偶发事件中获益?

●   你做了什么,使你经历了那个偶然事件?

●   你是怎么在事件中发现机会的,又是如何利用 这一事件的?

●   你从中学习了哪些新的技能?

● 当时你是怎么与其中的关键人物联系的?

●  其他人是怎么了解到你的兴趣和能力的?

●  现在,你可以采取哪些类似的行动?

通过一系列的发问,帮助来访者回顾过去应对偶然事件的成功经验,增强自我效能感。

再和来访者讨论现在,以帮助来访者把偶然事件重新构建为职业发展的机会:

●   告诉我一件你渴望发生的偶然事件。

●   现在怎么做,就能够增加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

●   如果你这样做了,你的生活可能会发生哪些改变?

●   如果你什么也没做,你的生活可能会发生哪些改变?

当然,还要帮助来访者克服可能阻碍其行动的不合理信念,促进行动的产生:

●   你认为是什么阻止了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为了接近你想要的结果,现在可以采取的第一步是什么?

●  你认为是什么阻止了你迈出这第一步?

●   如果采取适当的行动,你的生活会变得怎样更令你满意?

●   在我们下次见面之前,你会采取什么行动?

●   你会在什么时间通过电子邮件告诉我你的行动进展?

另外,还要与来访者澄清:尽管偶然事件是职业生涯正常的组成部分,仍要看到行动必有风险。在采取行动之前,应评估潜在的利益是否值得承担风险:失败或错误的确能够让我们有所成长,但也要避免愚蠢的行动。

命题四:生涯咨询是否成功,在于个体在现实中(咨询之外)获得的成就。

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的倾听、共情、积极关注固然可以让来访者感觉很好、有效,但对咨询效果的评估不应当在于对咨询过程是否满意,因为重要的学习行动并不是发生在咨询过程里,而是在来访者的现实生活中。

所以,咨询中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咨询双方要一起制定在咨询室之外的行动计划。例如,在下一次咨询之前,来访者要在生活中至少做一件相关的事——“我会给某公司打个电话要求安排一次见面”,或者“我要请我的妈妈谈谈她是怎么走上今天的工作岗位的”,等等。也可以约定,来访者要在某个时间之前向咨询师同步自己的行动进展(Krumboltz建议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互动)。

然而来访者并不总是能够信守承诺。如果来访者没有按约行动,咨询师该怎么做呢?Krumboltz强调,不要责怪来访者,而是相信一定有某些充分的理由使得来访者没能完成:有可能这个行动计划并不是来访者真正关心的问题;有可能它有些不切实际,很难在约定的时间完成;有可能它没有被描述清楚,来访者不知如何入手;或者是因为来访者遇到了外部环境的干扰,例如事故、生病等等。总之,咨询师需要与来访者继续讨论,商定一个来访者更乐意更方便去实现的行动。而做与不做,最终还是取决于来访者自己。

至于如何评估生涯咨询的效果,咨询师就要去了解来访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发生了多大程度的变化。评估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

❖来访者对自己当下的生活表示满意;

❖来访者能够通过行动来创造有益的偶然事件;

❖来访者能够利用新的学习机会;

❖来访者能够克服阻止其行动的内外障碍等等。

即便咨询过程已经结束,咨询师也仍然可以持续关注来访者的行动,陪伴来访者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改变。生涯发展是终生的过程,人们需要不断地做出决定去应对各种偶然事件,来访者极有可能又面临着新的转变需要得到咨询师的帮助和支持。因此,如果咨询双方可以通过一段咨询历程建立起愉快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来访者也往往会感到一丝心灵的释放:他们不再需要提前规划好整个未来,因为生涯咨询的目标不只是“一个决定”,而是学会持续地为满意的生活而行动——在这样的生涯发展历程中,咨询师一直都在。

4. 最后……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职业生涯需要提前规划吗?可以提前规划吗?

Krumboltz的答案是:

不反对规划——如果规划让你觉得开心,那就规划好了;

反对的是,没有任何准备就制定职业规划;

尤其反对明明不满意现在的工作还要苦苦坚持,只因为曾经认定了这是自己的目标。(Krumboltz, 2009:136)

因为,

不用事先决定自己的未来。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人生的目标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但是随着你成长,经过不断的学习,这些目标会随之发生变化,你周围的世界也在不断变化。无论何时,永远保持心灵的开放。(克虏伯&列文, 2006:166-167)【3】

注释
【1】详见:金树人. (2007). 生涯咨询与辅导. 北京: 高等敎育出版社, 101.
【2】好奇、坚持不懈、善于变通、乐观、敢于承担,这五个我们多用于形容人格或性格特质的词语被Mitchell等概括为“skills”,这意味着,它们并非难以改变的稳定特质,而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去掌握的技能。
【3】这位作者“克虏伯”,就是Krumboltz的音译啦。“列文”,是合著者Levin. 参考文献[8]是[4]的中译本。

参考文献
1、Krumboltz, J. D. (1998). Serendipity is not serendipitou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5, 390-392.
2、Krumboltz, J. D., & Levin, A. S. (2004). Luck is no accident: Making the most of happenstance in your life and career. Atascadero, CA: Impact.
3、Krumboltz, J. D. (2009). The happenstance learning theory.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17, 135–154.
4、 Mitchell, K. E., Levin, A. S., & Krumboltz, J. D. (1999). Planned happenstance: Constructing unexpected career opportunities.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77, 115–124.
5、Williams, E. N., Soeprapto, E., Like, K., Touradji, P., Hess, S., & Hill, C. E. (1998). Perceptions of serendipity: Career paths of prominent academic women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5, 379-389.
6、金树人. (2007). 生涯咨询与辅导. 北京: 高等敎育出版社.
7、吕翠, 周文霞. (2013). 职业发展偶然事件影响研究综述. 外国经济与管理, 35(9), 35-43.
8、约翰 D.克虏伯, AI S. 列文. (2006). 幸运绝非偶然. 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


公众号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b6lgULi0x88WPBS5Du90A

作者:Savannah

编辑:果子、早早

图片来源:信拍

北京师范大学教材研究院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

© 2020 天行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90521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