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专栏

COLUMN
原创专栏

鸡窝、蚂蚁窝还是水晶宫?(二) 丨天行专栏

作者:黑鱼与橘猫 哲学|社会 发布时间:2018-09-02
在上期推送中,我们借《卡拉马佐夫兄弟》“宗教大法官”一章,介绍了19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基督教哲学视域下关于信仰自由的思考。今天继续与大家探讨第二种自由:良心的自由。

鸡窝、蚂蚁窝还是水晶宫?——宗教大法官中的自由问题及其当代意义

(二)宗教大法官与众人[1]——良心的自由

我能把我们的秘密瞒住你么?也许你只是想亲耳听到从我的嘴里说出这个秘密来吧?那么你就听着:我们拥护的不是你,而是他,这就是我们的秘密。我们早就不拥护你,而拥护他,已经有八个世纪了。整整八个世纪以前,我们从他那里接受了你愤然拒绝的东西,接受了他把地上的天国指给你看时向你呈献的最后的礼物:我们从他那里承受了罗马和恺撒的宝剑,只宣布自己是地上的王,惟一的王,虽然我们至今还没有能彻底完成我们的事业。[2] ——宗教大法官

陀氏笔下的宗教大法官是一个将近九十岁的老人,高大而挺直,脸庞削瘦,眼眶深陷,但眼里仍发出火一般的光芒。[3]

他虽然曾经是神最坚定的信仰者,忍饥挨饿,在光秃秃的旷野之中苦熬了数十年,靠吃蝗虫和草根为生,为了对信仰自由的爱,他做出过悲壮的牺牲;但现在,他已不再是旷野中的先知了,他接受了魔鬼的劝告,在尘世中修正耶稣的事业。

他的权威如此巨大,以至于只需伸一下手指,那些驯顺的民众便让开了道,卫兵带走了耶稣,将其投进大牢。

在监狱里,宗教大法官与耶稣直接对话,亲自揭开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秘密——早就不再拥护神,而接受了魔鬼撒旦的诱惑。他们用面包使意志软弱的人驯服, 从人们手中接过了耶稣曾坚决维护的信仰自由。

但是,宗教大法官事实上不是神在尘世的代言者,他不可能有神那样神奇的力量,所以他也并没有把石头变成面包,而只是从意志软弱的人们那里把他们用自己的手弄到的面包取了来,然后再分给他们,这里面并没有任何奇迹。

可这些无知的人们却还会为了能从宗教大法官手里取得面包而高兴,不单单为了面包本身,永远服从使他们看到,自己辛苦弄到的面包不会再变回石头。[4]

除了面包,罗马天主教会还从撒旦那里接过了恺撒的王国与宝剑,利用权威,使意志软弱的臣民俯伏于自己,借着神的名义欺骗着他们,带给他们良心上的短暂安宁,正如大法官所言:

那时侯我们将给予他们平静而温顺的幸福,软弱无力的生物的幸福,——因为他们天生就是那样的生物。[5]

这便是宗教大法官所谓“正在完成的工作”以及艰苦奋斗的“自由”。

千百万乃至亿万意志软弱的芸芸众生害怕承担信仰自由,因为“天上的面包”(神的再次降临)太虚无缥缈了,没有“地上的面包”那么实际地能够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因此,对于人类来说,从来没有比自由更难忍受的东西了 。[6]

所以,当宗教大法官承诺给予他们以地上的面包时,他们就会像羊群一样跟着跑,感激而且驯顺,生怕面包会马上消失而永远胆战心惊。

自由地辨别善恶不仅不能为软弱的人类带来地上的面包,而且会把他们抛入一个更加痛苦的问题:“该崇拜谁呢”?对于软弱的人们而言,良心的宁静,也即宗教大法官所引以为傲的良心“自由”比信仰自由更为可贵。

这是因为他们都有一种“蚁窝情结”,即大家怎样最后联结成一个无争辩、和谐一致的蚁窝。 [7]

“鸡窝”、“水晶宫”和“蚂蚁窝”乃是陀氏专门制定的思想语言,而且是意志软弱的众人关于全世界联合的思想并由此得到安慰的三种形象表达,在其《地下室手记》中得到首次讨论。

具体而言,“鸡窝”用来喻指“自由联合体”,它是脆的,总可以被打破和改变,因此尽管不能满足人本性的次要要求,即联合的愿望,但是它能满足人本性的最主要和最实质的特征——自由意志及表达个性的愿望,所以三个联合体中它最令人接受。

“水晶宫”喻指在理性和艺术的原则之上人造的生活大厦,它比任何现实都糟糕,因为尽管它能够满足人的所有生理需要,却不能满足最主要的要求——富有个性、独特的愿望要求,它压制个性。

“蚂蚁窝”则喻指某一种活生生的存在物自身普遍和一致的联合。这个联合赖以建立的基础乃是:在这些存在物中间,存在一个建立共同住处的普遍而无误的本能。所有过集体生活的动物(比如蚂蚁)都被赋予了这个本能,但人却缺乏这个本能;所以,如果说这些动物时时处处都在和平地建设同一个东西,那么众人到处都在建立不同的东西,它们在自己的愿望和概念上永远变化:刚刚开始在观念上建立一种普遍的东西,在特殊的个体那里就不得不发生分裂,并且满怀极端的敌视和仇恨。 [8]

换言之,陀氏把人的本性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其中最主要和最实质的是独特的个性,即自由意志和表达个性的愿望;次要的部分才是联合的愿望。

从这个意义上看,意志软弱的众人丧失了人性中最宝贵的个性,而将信仰自由拱手相让,陷入联合的魔咒之中,虽然获得了良心上的暂时安宁,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宗教大法官的谎言所欺骗:在给他们地上面包的同时,也将他们引向可怕的死亡。

《圣经·旧约》中,“死亡”第一次出现在“创世记”第二章里:神第一次对亚当嘱咐:“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9]。

可见,这里的“死”作为违背神命令的惩罚出现。那时,亚当还是“有灵的活人”,死的惩罚还没有临到他身上。直到后来亚当果真吃了禁果 ,神便有了一系列的诅咒,惩罚他最后必归于尘土,同时担忧亚当恐怕会伸手摘生命树上的果子吃而永远活着,便打发他出伊甸园去,还安设基路伯和剑把守通往生命树的道路。后来“亚当共活了九百三十岁就死了”[10]。

由此可见,神造众人,原本造的是活人(不会死的人),由于亚当被私欲牵引而违背神的命令偷吃禁果,违背了神的善,而要因此受罚而成为有死的罪人。所以,死亡作为原罪的惩罚才临到人身上,正如《罗马书》所言:“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 。死亡成了罪人的命运。[11]

后来耶稣替众人承担了罪,经由十字架上的牺牲而使人类有了一次与神重归于好的机会:凭借对神坚定的信仰,成为神的选民,最终会在“末日审判”时灵魂和肉体都复活并得救,从而克服死亡重回伊甸园。

由此可见,对死亡的克服以及对永生的渴求正是人类苦苦追寻的终极目的,宗教大法官虽然替人们承担了罪过,给予了他们地上的面包和良心“自由”,但是,他却不得不欺骗那些追随于他意志软弱的众人,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从接受了魔鬼撒旦的诱惑,他就无法真正地救赎人类,使他们克服死亡,所以他不得不无奈地慨叹:

他们将无声无息地死去,他们将为了你的名悄悄地消逝,他们在棺材后面找到的只有死亡。但是我们将为了他们的幸福起见,保藏着秘密,而用永恒的天国的奖赏来引诱他们。

意志软弱的人们对宗教大法官摇尾乞怜,把自己身上最珍贵的自由意志“慷慨”交付,虽求得了暂时的面包,却硬生生地切断了自己与神的救赎之路,等待他们的,只有永恒的长眠。

所谓良心自由,实质就是彻底的“偶像崇拜”。

下期预告
下期推送将继续借《卡拉马佐夫兄弟》“宗教大法官”一章,探讨“巴别塔式自由”,敬请关注。

参考文献
[1] 这里讨论的“众人”,仅仅是在宗教大法官口中所说的“其余那些软弱的,不能忍受强者们所忍受的事物的人。”((俄)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上)》,第289页)。
[2] 同上,第283页。
[3] 同上,第280页。
[4] 同上,第291页。
[5] 同上。
[6] 同上,第283页。
[7] 同上,第289页。
[8] 见(俄)罗赞诺夫著:《论宗教大法官的传说》,张百春译,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第129页。
[9] 《圣经·创世纪》2:16-17.
[10] 《圣经·创世纪》5:5.
[11] 《圣经·罗马书》5:12.

[12]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上)》,第292页。


公众号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pspT2SIlxamWUbHWhXGKA

作者:黑鱼与橘猫

编辑:Savannah

北京师范大学教材研究院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

© 2020 天行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90521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