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专栏

COLUMN
原创专栏

同伴关系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丨天行专栏

作者:史咏钢 心理|自我发展 发布时间:2019-09-02
工作间隙打开手机,无意间看到一篇推送:

近日,一段“石家庄栾城五中发生校园霸凌暴力事件”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三名身穿校服的女生在欺凌一名穿校服的女生,被打女生遭拳打脚踢,还被逼下跪。

校园霸凌的新闻总是层出不穷,受欺负的孩子不仅身心受到伤害,而且往往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业和成长,甚至他们的一生。

这个新闻不禁让我想起了在做父母教养研究课题时候的触动。父母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影响大不大?我们在探讨此问题期间搜集了很多研究成果。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必然是有的。

这种影响一方面是遗传,另一方面在于父母给孩子创造的成长环境。然而,这些并非决定性的影响。

还有一个之前被心理学家们普遍低估的因素在影响孩子的成长,那就是同伴关系。

这一因素被研究者朱迪斯·哈里斯研究发表,她认为儿童的世界有儿童世界的运行原则,这些原则决定了他们会如何与自己的同伴相处:

多数制裁原则

多数裁定原则——当某人的行为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行为不一致的时候,这个人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

如果你在家里和父母讲的是方言,但到了学校,小朋友们讲的都是普通话,你肯定要讲普通话。相反,如果你在家里讲的是普通话,但是到了学校里,大家讲的是方言,那你肯定要学会当地的方言,否则就会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排斥。

在学校里有很多禁忌,孩子要学会把握不同的分寸。有些事情是小事,但有些事情是大事。如果你穿错鞋了,可能只会被同学们嘲笑几天。可你如果尿裤子了,就会被大家嘲笑好几个月。

啄食次序

啄食次序——群居动物通过争斗取得社群地位的现象。

啄食次序的提出源于动物学家对于鸡群中谁先去啄食,谁后去啄食的观察,社会等级高的鸡有进食优先权。在孩子中间往往也存在着等级次序,在男孩子中尤其明显。孩子一定会区分出啄食次序。

你以前会觉得,孩子在学校里要有朋友,朋友多的孩子性格就会更加自信。其实并不一定如此,如果孩子交的朋友和他(或她)一样是处于孩子群体中的底层,不被其他孩子尊重,他们的性格一样会更孤僻、内向。孩子在学校里有没有朋友,有多少朋友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不是被整个群体排斥。不受同伴欢迎的孩子通常自尊水平很低,而且不安全感永远不会完全消失。

组间对照效应

组间对照效应——孩子会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团体内部的同质性会增强,而团体间的差异会逐渐增大。

对上学的孩子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人是其他孩子。但是,学生群体又会分为小的群体。比如,小孩子对性别的差异就非常敏感,一旦孩子们把自己归为男孩和女孩,这种自我归类就会强化两性之间的差异。每一个小的学生群体都会试图强化自己的归属感,同时反对其他的学生群体,因此,组间的对照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这种组间对照效应会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比如说,一个孩子被同学们视为“学习仔”,他就会更多地去跟学习好的孩子交往,他对学习就会有更多的正面态度。而一个孩子被同学们视为捣蛋鬼,他就会和捣蛋鬼们混在一起,而且会觉得不学习才是正常的。

父母能够帮助孩子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孩子找到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最好还能找到和他们一样、玩得来的小伙伴们。如果你要想这样做的话,必须要趁早,因为你对孩子的影响会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而缩小。对于小孩子,父母几乎能够控制他们交什么样的朋友。但是,等到他们到了十几岁的时候,进入青春期之后,你就不可能再控制这些孩子了。

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成为集体中合格的一员。越是长大,他们对儿童群体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就越强烈。父母看到孩子们慢慢和自己疏远,总会觉得心里难受,但是,你要记住:孩子们的未来不取决于父母有多爱他们,而取决于他们与集体中其他成员能否和谐相处,尤其是和同辈人的相处,因为他们要和同辈人一起生活一辈子。


公众号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c7Ih0ve8UyS_zVTcWflUQ

作者:史咏钢

编辑:Savannah、早早

北京师范大学教材研究院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

© 2020 天行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90521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