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专栏

COLUMN
原创专栏

《正面管教》:你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丨天行推书

作者:阿佂 教育|亲子教养 发布时间:2019-06-06

在上次对《正面管教》一书的推荐文章中,笔者介绍了孩子常见的四种错误行为的目的以及应对的措施,文章发布后获得了不少读者的共鸣。本次推书将继续探讨“正面管教”一书的内容。本文将为读者朋友们呈现家长常见的四种生活态度取向、可能形成的相应养育优势和缺陷,以及需要加强与改进之处。相信每位父母都会从本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对亲子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


何为生活态度取向

生活态度取向自幼年起逐渐形成,代表了个体“在生活中做出的以何种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决定”(p.220),是“潜意识里的决定”的体现。个体的基本生活态度取向构成了他(她)日后行为处事的蓝图。作者将生活态度取向划分为“安逸型”、“控制型”、“取悦型”与“力争优秀型”四种类型。
 
绝大多数成年人既具有“基本生活态度取向”,又具有“次级生活态度取向”。所谓“次级生活态度取向”是指“在感到安全的时候所采取的作为处事方式的取向”。而当个体感到有压力或不安全感时,往往会表现出基本取向的行为。例如,某人以控制为基本生活态度取向,然而可能会为了达到“控制”的目的而取悦他人(即以“取悦”作为次级生活态度取向)。拥有不同生活态度取向的个体在面对与他人的冲突时的表现各具特色,在解决与孩子的问题时往往导致不同结果。

四种生活态度取向的特点

拥有不同生活态度取向的个体所看待问题的视角截然不同,他们最为担心和难以承受之处具有明显区别。在家庭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父母中的一方难以忍受混乱和无序的环境,在孩子叛逆时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这样的父母往往具有“控制型”生活态度取向),而另一方则可能总扮演“老好人”的角色,尝试理解对方、期待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即便在与孩子出现矛盾时仍希望保持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这样的父母往往具有“安逸型”生活态度取向)。下面将详细介绍每种生活态度取向的特点与可能带来的结果,希望能帮助读者对自己的类型做出判断。

安逸型

具有安逸型生活态度取向的个体最担心的是“情感和身体上的痛苦和压力”(p.221),他们担心被他人胁迫,怕辜负他人的期待。他们期望通过寻求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希望能够让他人感觉到舒适。此类型的个体通常性格随和,容易满足,有同情心,总是扮演“和事佬”的角色。然而他们往往不追求个人成长,很难有长远发展,办事效率不高。令人不愿看到的是,虽然这类人追求和平安逸的处事方式,但由于一味忍让,对方常会表现出恼怒、不耐烦等情绪,使得这些“老好人”最终失去耐心。

控制型

具有控制型生活态度取向的个体最担心被人羞辱、批评,担忧不可控的意外发生。控制型取向的个体倾向于采取措施来更好地把握、掌控自己与周围的人。这类型的人往往表现出突出的领导才能,具有组织和掌控能力,做事情有恒心,并且守规则、效率高。然而这类型的人处事容易僵化、冲动、缺乏创造力、不考虑他人感受。虽然他们渴望掌控自己和他人(或许正因如此才导致态度过于强硬),对方却常会表现出叛逆、抗拒、对他们权威做出挑战,并且不愿意亲近他们,和他们相处感到严肃拘谨。例如,采用吼叫或责罚的方式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的父母往往具有此类生活态度取向。而在他们看来难以忍受的情形,在安逸型的个体看来可能只会微微一笑对待。


取悦型

具有取悦型生活态度取向的个体最担心被人拒绝和抛弃。他们会倾向于以讨好的姿态面对他人,期望获取对方的认可或同情。这类型的人通常会有善解人意、谦和友善等优点,然而他们有时不够关注自己的感受,也不考虑对方是否愿意被他们讨好。他们在与对方的相处中往往是刚开始比较愉快,但后来由于期望对方给予自己认可与回报,当对方没能做到时,这类人会陷入抱怨、后悔的状态。


力争优秀型


具有力争优秀型生活态度取向的个体最担心自己成为无关紧要、无价值的人。他们会倾向于承担更多责任,希望始终保持最好的状态,成为有价值感的人,让自己一直具有竞争力。此类型的人通常会坚持努力地把事情做好,有理想主义倾向,具有社会责任感。然而他们常常会给自己揽过多的责任。采用此类型处事的人往往感到自己时间不够用,无法应对所有事情。他们很可能会让周围人产生力不从心的感受,觉得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甚至会撒谎来避免被他们评价。

生活态度取向与养育风格

显然,上述四种生活态度取向各有优缺点,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生活态度取向的特点后,希望父母们能学习克服各个取向缺点的方法,更好地应对孩子带给你的挑战。下面将对每种生活态度取向类型的养育优劣势做出分析并给予改进建议。


安逸型父母


安逸型的父母在教养孩子时会让孩子感到随和,能让他们学会享受生活、“及时行乐”。然而,这种放任孩子、自由的教养模式很容易“让孩子被惯坏,并让孩子学会索要无度”(p.227)。孩子们可能会在家里或学校捣乱,不遵守规则。这样的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日常惯例,例如安排一个家庭会议,针对具体问题让孩子参与制定目标和行为规范(例如做家务时间、就寝时间等)。书中提到的卡特太太就是这类型的妈妈,当她让孩子们参与制定规则和计划之后,他们体验到更多的安全感,也更清晰行为的界限,更愿意遵守规则,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控制型父母

控制型的父母通常会教给孩子组织和领导能力,并且帮孩子培养坚毅果敢的性格,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并且学习合理统筹安排时间。然而可能造成两种结果,一种是成为“讨好者”。这样的孩子会努力讨好父母以获得他们的认可和称赞,却丧失了如何让自己获取幸福和快乐的能力。另一种则更令父母们失望:孩子可能会形成叛逆的性格,总是力求抵抗父母权威,想要获取自己的权力。父母控制行为的本意是希望孩子“学会自律、负责、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p.229),然而达到的结果却是孩子疲于应付,或完全不作为,只关注如何与父母对抗。正如作者所说,“有趣的是,由每一种取向促成的行为往往造成与初衷相反的结果”(p.222)。建议这类取向的父母适当放开手,尝试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为他们提供选择而非答案。另外,可以考虑采用启发式问题的方式与孩子对话。典型的启发式问题, 如:“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p.126)。 书中一位控制型太太琼斯谈到了这种转变的结果:“当她放弃想要控制一切的欲望时,她和孩子们反而感到更多的事情处于自己控制之中了”(p.230)。

取悦型父母

取悦型父母通常会教给孩子如何体谅对方,同情弱者,与人为善。然而他们自己却可能积怨较深。在孩子无法被父母取悦时,父母与子女双方都可能感到愤怒和沮丧。例如书中的史密斯先生,通常在孩子哭闹时会更多关注孩子,并且当孩子临睡前要吃点心或者想听故事的时候,他会尽力满足他们。但如果这些还不能让孩子们高兴地上床睡觉时,他会很生气,孩子们也会生气,结果是没有任何人被取悦!对此类型的父母合理的建议是:相信孩子并陪伴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意愿,严格执行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史密斯先生采取这样的行动之后,他与孩子之间学会了互相倾听与询问,并表达自己是否能答应对方的愿望。转变后的结果是:所有人都被取悦了!


力争优秀型父母


力争优秀型父母常常会“为孩子树立成功和成就的榜样,教孩子学会判断优良品质,激励孩子出类拔萃”(P.227)。然而,他们在生活中总是在说教,以“正确”或“错误”作为唯一标准来判断孩子的行为。孩子会感到总是无法达到他们的高标准,感到无能为力。建议此类父母放弃对于“正确”标准的坚持,真正倾听和了解孩子的需求,鼓励与支持孩子自己的目标,关注孩子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适当以幽默的方式与孩子对话,体会与孩子在一起的快乐。当书中的莱茵多鲁先生尝试这样做了以后,他从孩子身上受到了鼓舞,并且孩子们会很好地与他合作。他发现:教会孩子竭尽全力要比赢得比赛更加重要!

对许多父母来说,面对烦乱不堪的生活和时常不听话的孩子,很难保持理性与优雅。相信大多数父母都具有以上四类生活态度取向的组合表现,也或多或少体验过不同处事风格下与孩子相处时的酸甜苦辣。了解每种生活态度取向的特点以及各种取向对应的教养风格的优劣会帮我们更好判断自己的行事风格,并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相应预测,尽量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

参考书目:

[美]简·尼尔森,玉冰译,正面管教,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公众号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9G5c50kTJyDFRpo_VlITvw

作者:阿佂

编辑:Savannah、早早

图片来源:网络

北京师范大学教材研究院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

© 2020 天行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90521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