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专栏

COLUMN
原创专栏

职涯漫谈丨生涯教育课堂上的偶然事件与蝴蝶效应模型

作者:果子 发布时间:2021-10-15
在此前的文章里,我们介绍了生涯发展的混沌本质。持此观点的代表理论“生涯混沌理论”指出(Pryor和Bright,2003),生涯是不可预测的,难以计划的,这挑战了人们对于生涯的传统看法,强烈质疑了以往生涯理论里对于规划的偏爱。在理论建构中,Pryor和Bright特别阐述了现代生涯发展路径之中的模式和不可预测性,秩序性和不稳定性,有组织性和偶然的机会之间的关系。 

Pryor & Bright(2003)在其生涯混沌理论中引入了“蝴蝶吸引子”的概念,并认为用它可以很好地模拟现代生涯路径。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飓风。"

这句话大概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关于“蝴蝶效应”的描述了。蝴蝶效应是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E.N. Lorenz)在科研工作上的重要发现(与提出洛伦兹变化的洛伦兹不是同一个人哟图片)。他在使用计算机程序模拟天气时意外发现,对于天气系统来说,哪怕初始条件的微小改变也会显著影响运算结果。在他得到的可以描述这种运动的方程组里,存在着一个奇异吸引子,被称为“洛伦兹吸引子”。但因为其图案很像蝴蝶展翅,所以又被大众浪漫地称为“蝴蝶吸引子”。据说,“蝴蝶效应”的名称由来可能也与此有关。

图1. 洛伦兹(蝴蝶吸引子)【1】【2】

生涯发展研究中的蝴蝶效应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上。2006年,学者Borg,T. Bright,J.和Pryor,R.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将蝴蝶模型应用于10年级学生的课堂上做职业生涯教育的情况。2011年,我国研究者唐振华和刘珊珊又在文章中对Borg等人的蝴蝶模型如何用于我国生涯教育课堂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于前述学者们的活动方案做了修订,应用于大学生的一个生涯发展教育课堂之中。让我们来看看,一所优秀高校中的本科生,如何理解生涯不确定性。

蝴蝶模型在课堂应用中的总体思路,是先让同学们思考自己的未来目标与规划,再将“偶然事件”插入个体的发展路径之中(也就是加入扇扇翅膀的那只蝴蝶),请同学们接着来看自己的发展道路可能会变得怎样。在这个活动中,“偶然事件”是首先要让同学们理解、感知和生成的内容。

在个人生涯发展中,可能会有哪些“偶然事件”呢?1996年,学者Betsworth和Hansen以237名中老年人为样本进行调研。首先,研究者向被试介绍了“偶然事件”的特征:第一,这些事件不可计划和预测;第二,它们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产生显著影响。接着,研究者邀请被试们写下生活中具体发生的偶然事件。通过这项调研,Betsworth和Hansen归纳出了偶然事件的11个分类。在这些类别里,有的是不利于人们选择的职业发展的负向事件,例如职业道路上的障碍,而有些则是有利于推动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的正向事件,如预期之外的晋升等。这11个分类列举如下:

1. 专业领域或社交领域的人脉
2. 预期之外的晋升
3. 恰好的时间或地点
4. 婚姻和家庭的影响
5. 他人的鼓励
6. 曾经的工作/志愿服务带来的影响
7. 从军经历
8. 临时的职位变成稳定长期的
9. 自己的职业道路上遇到阻碍
10. 社会历史事件的影响
11. 无意中置身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在课堂中,我们并未提前告知学生既有研究如何总结“偶然事件”的类别,而是邀请每位学生根据偶然事件的特征,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各自撰写1-2个他们能想到的生涯发展中遭遇的偶然事件。将相近的事件合并后,全班共得到了四十余个偶然事件的条目。这些具体事件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与学业相关、与工作相关、与个人健康或家庭相关,以及人脉、中奖、超现实主义等几个特定类别。正如Betsworth和Hansen总结的那样,同学们写出的偶然事件里既包括积极的条目,也包括消极的条目。例如,与学业相关的偶然事件中,既有“文章一投就中,发表超过100篇SCI论文”、“得到出国留学机会”,也有“大四挂科,失去保研资格”、“疫情无法出国”。与工作相关的,有“准备读研时收到心仪的offer”、“收到创业邀请”,也有“重要线上面试,网络故障”、“目标行业突然失去市场”。此外,同学们写出的与自身健康或家庭相关的偶然事件,都是消极条目,例如:“身体出现重大突发疾病”、“家里出现重大变故,导致工作时间不能太长”等。而相对的,大家也列出了一波与人脉或中奖相关的积极的偶然事件,例如:“交到了有钱有才的女朋友”、“中了500万”等。最后,还有个别同学天马行空,幻想了超现实的条目,如自己变成蜘蛛侠,核战争进入避难所,遭遇计算机清除人口等。

接下来,我们请同学们将这四十多个偶然事件分别写在一张张名片大小的彩色卡片上,形成一套“机遇卡片”。此后继续进行蝴蝶模型的练习:

首先,请同学们在图2左侧的淡绿色圆圈上填上自己未来的发展计划。其中,方框1里填写自己此刻想到的长远的工作或生活目标,方框2里填写三年后自己计划实现的目标,方框3里填写六年后自己计划实现的目标,方框4里填写九年后自己计划实现的目标。可以看出,这个绿色的圆圈就是当个体顺利实现自己的发展计划时的轨迹。

 
图2. 蝴蝶效应模型在课堂中的运用(Borg,T., Bright,J., & Pryor,R., 2006)

完成这一轨迹的填写后,教师拿出全班同学共同创作的那套“机遇卡片”,请每位同学从中抽取一张,作为自己在生涯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偶然事件。同学们将自己抽到的事件内容填写在右侧粉色圆圈的方框5内,并在方框6中填写这一偶然事件对“我”的影响。有了这种影响,原本计划三年后实现的方框2的内容,就变成了方框2’,六年后同学的发展样态就从方框3变成了方框3’,进而,九年后变成了方框4’。填完后,同学们看看自己原本的计划,再看看因为遇到了偶然事件自己发展道路可能的改变,可能会对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产生更为鲜活的体验和自己的思考。


图3. 一位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根据自己情况填写的蝴蝶效应模型练习单

让我们以其中一位同学填写的自己的蝴蝶效应模型为例,看看大学生在“计划赶不上变化”时,会作何转变。

这位同学的工作/生活目标:“近期:GPA保持高位,出国读博;长期:创建自己的互联网公司”。基于这个长远目标,该同学三年后的目标定为“认真学习每一门课,打好基础并尽早准备语言(考试)成绩”;六年后的目标是“出国读博完,进入行业头部公司,结交职场人脉”;九年后的目标是“在积累大量经验及人脉后,辞职创业”。

而这位同学抽到的偶然事件卡片是“准备读研时突然收到心动的(工作)offer”,这是一个看起来很积极的属于工作领域的偶然事件。这件事对同学的影响是:“让我在升学与就业间产生徘徊”。进而,三年之后,该同学改变了他的发展轨迹,由准备出国读博变成了“改变时间分配,放弃升学语言(考试)准备”;而在六年后,他从原来计划的出国读博变成了“可能不出国,人脉圈集中在国内”;这最终导致在九年以后,他“辞职单干的时间提前”。

大学生们初出茅庐,有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抱负,尤其期望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一切尽在掌握”。而这个活动给年轻人提供了跳出自己的线性思考路径,设想在不可控的偶然事件到来之时,如何面对发展挑战的机会。

偶然事件在人的生涯发展道路上扮演着独特的重要角色,原因在于,人们经历的日常事件通常是可预测的,并且/或者人们拥有足够的时间来为应对这些事情做出准备。但偶然事件恰恰是相反的,它们不可预测,同时发生得让人措手不及。在这种时候,一个人如何看待并迎接偶然事件的到来,对生涯之路就呈现出了不一样的影响。因此,生涯发展领域的学者们也提出了遇到偶然事件时,哪些应对方式,将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结果。

例如,学者Mitchell, Levin和Krumboltz (1999)提出如下建议,帮助人们控制偶然事件对自我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增加事件对个体的正向意义和积极影响。建议包括:

1.承认偶然事件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这些影响是正常而不可避免的,同时是可以期待的;
2.把生涯未决定的状态视为一种计划好的开放态度,而不是要补救的问题;
3.在应对偶然事件时尝试新的行为,发展新的兴趣,挑战旧有观念,持续终身学习;
4.练习采取行动,以增加未来积极的偶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5.寻求生涯咨询的专业人士在自我生涯学习过程中的陪伴。

或许,承认而不是回避偶然事件的存在及其影响,同时抱持着开放的态度,主动迎接而不是抗拒偶然事件给生涯发展带来的转折,正是面对生涯不确定性的正确打开方式。

公众号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Gm28jz5illmde1e9T041g

作者:果子

编辑:Savannah、早早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北京师范大学教材研究院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

© 2020 天行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9052104号-1